润物无声聚同心——昌吉州深入推进文化润疆综述
文脉悠远、绵延流长,新疆自古以来由各族人民携手并肩、团结奋斗、共同开发建设,共同培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内涵。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视察时指出,要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党的十八大以来,昌吉州党委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深入推进文化润疆,不断满足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中华文化认同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
在北庭故城遗址,可感丝绸之路千年繁华;步入新疆大剧院,可赏荡气回肠的民族歌舞秀《千回西域》;来到呼图壁县各文化广场,可品新疆曲子的独特韵味……
新疆大剧院民族歌舞秀《千回西域》剧照。资料图片
2023年5月,昌吉博物馆整合州市资源焕新亮相;陆续引进“晋阳:4—8世纪的丝路都会展”“致敬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老兵肖像展”“晋疆铜辉 丝路和鸣——青铜文明交流展”等一系列高质量展览,推出“青少年考古体验厅”“吉小狮”讲解等互动性强的项目,目前累计接待游客超过60万人次。
2024年6月,昌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正式对外开放。展厅分六个单元展示新疆社火、哈萨克族刺绣、新疆曲子等2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集活态展示、传承教学、互动体验、研学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为了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牢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国心、中华魂,昌吉州深入挖掘利用各类资源,切实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近年来,一项项考古发现研究成果振奋人心:北庭故城遗址发现的“悲田寺”刻字陶器残片彰显唐朝对边疆的高度治理能力;唐朝墩古城遗址发现同时期共存的佛寺和景教寺院、罗马风格的浴场等不同类别的遗迹,见证了古代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盛况……
“文物和文化遗迹是群众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它们在教育引导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北庭故城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郭物说。
科学展示和合理利用是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今年5月,《昌吉回族自治州北庭故城遗址保护条例》正式施行,首次将“数字扫描、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纳入条款,为这座千年遗址的永续传承提供法治保障,推动保护工作步入规范化、法治化新阶段。
此外,北庭故城遗址、唐朝墩古城遗址、石城子遗址等重点保护展示利用项目稳步推进,18处烽燧和8个长城资源基础设施保护项目已完成。昌吉州和吉木萨尔县成立文博院和北庭学研究院,连续举办八届北庭学研讨会,形成学术论文120余篇,出版《北庭学研究》等学术著作8部,不断加强考古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
9月5日,昌吉州“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百姓巡回宣讲活动圆满落幕。自8月25日以来,“声动庭州”宣讲团深入各县市(园区)、州直部门、部分企业和学校,开展了29场精彩宣讲,受众人数达1.4万人次。宣讲员盛子煜讲述的《麦香里的味道》通过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的发展变迁,诠释了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她说:“我们要通过讲述身边鲜活的故事,当好政策与民心之间的桥梁,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凝聚起共建美丽新疆的磅礴力量。”
昌吉州“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百姓巡回宣讲活动走进州工商联。资料图片
这类以身边事感动身边人的活动,是昌吉州深入推进文化润疆,以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开展宣传教育的缩影。
“阅读是聆听绿洲与荒漠的私语,是打开这片土地的钥匙……”今年4月,昌吉州全民阅读宣传片《字里行间 家园万里》在2025年“世界读书日”暨全民阅读展示交流活动现场发布。近年来,昌吉州坚持政府主导、四级联动、社会参与,打造品牌阅读活动32项,培育阅读推广团队24个,先后涌现出全国“乡村阅读推广人”“十大读书人物”“最美农家书屋”等一批先进典型,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昌吉大地蔚然成风,“书香昌吉”建设持续推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推进文化润疆必须把更好满足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重要内容。
自2024年5月大型歌舞秀《千回西域》在新疆大剧院复演以来,这里已经成为众多来疆游客的必选打卡点。今年暑期,新疆大剧院还推出了缩短演出时长《千回西域》尝鲜版、沉浸式婚典《新疆婚礼》等演出,成为昌吉州耀眼的文化地标。
《黑走马》和扭秧歌的演员在同一个方阵、牧民弹着冬不拉唱闽南语版的《爱拼才会赢》……今年2月12日,昌吉州规模最大的群众文化活动——元宵节社火展演在各县市同步举办,近两万人参演、15万余人现场观看、全网直播观看量突破2000万人次……

昌吉市举办“文润庭州 福满元宵”2025年民间社火表演赛。资料图片
昌吉州通过一部部图书、一首首歌曲、一幕幕演出架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桥梁,各族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同心筑梦的情感共鸣、厚植了共建美好家园的思想认同。
近三年来,昌吉州累计组织3000余名学生赴北京和对口援疆省市开展研学活动,推动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深入开展“汾水连天山”“丝路同源·山海交响”等一批文化“三交”活动;引进《黄河》《山海经》《报童》等精品文艺演出,持续深化与福建、山西等地的交往交流交融。
今年8月15日至21日,2025新疆舌尖上的丝绸之路美食节暨昌吉州美食文化旅游节主会场活动在昌吉市成功举办。昌吉市设立“1主+2分”会场,各县市(园区)同步设立惠民街市,联动开展的新疆美食推广、文化交流演出和文旅消费促进等配套活动,持续至9月中旬。以美食为媒、文旅为载体,本届美食节串联起一场兼具新疆特色与国际视野的文化旅游盛宴。据统计,美食节的主、分会场七天累计接待游客37.9万人次,促销产值达700多万元。

2025新疆舌尖上的丝绸之路美食节暨昌吉州美食文化旅游节分会场昌吉小吃街,游客在品尝美食。资料图片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昌吉州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依托优美的山水、灿烂的文化和优良的生态,紧扣“旅游+”主线,推动文化、体育与旅游全业态、全产业链提质升级。
从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多样化需求出发,昌吉州持续发力打好三张牌:
-
资源整合牌,盘活利用原有文化体育场馆、旅游景区等设施,开发各类文体旅融合产品,让文化“活”起来、旅游“火”起来;
-
业态融合牌,推动体育赛事与文化、旅游、教育、工业、农业、研学等新业态融合,进一步释放文体旅协同发展潜能;
-
场景聚合牌,引进国际冰上帆船赛、四国男篮邀请赛、国际雪地排球赛等多项品牌赛事,围绕体育赛事辐射的时间和空间,聚合文化演艺、餐饮住宿、度假旅居、时尚购物等服务要素,拓展文化和旅游消费时空,促使游客“快进慢游”。

在推进文旅融合的过程中,一批休闲度假、户外运动、文旅装备等体验式新场景和文旅综合体不断涌现。天山天池国际滑雪场在今年转型为四季旅游度假区,推出研学、康养、自驾、徒步摄影、越野滑轮、低空飞行等项目。今年8月16日,《月映疏勒城·策马向天山》主题文旅演艺项目在江布拉克景区正式与游客见面。该演绎项目依托景区内疏勒影视城建筑与耿恭驻守疏勒城的历史故事,融合现代科技与艺术,构建“日游景区、夜赏演艺”模式,给观众带来“历史+自然”的独特文旅体验。
当前,昌吉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广泛凝聚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精神力量,持续精准有力推进文化润疆提质增效,进一步促进各族人民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不断推动文化润疆工作迈上新台阶。
文字:记者许乐
海报制作:刘旭东
来源:昌吉州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