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万撬动2.89亿!昌吉市人大“微实事”如何产生滚雪球效应
近日,昌吉州人大常委会喜迎自治区成立70周年“走基层 看民主”新闻媒体走基层活动,走进昌吉市延北街道柳树巷社区和北京南路街道毛纺厂社区,通过新闻媒体的独特视角深入挖掘昌吉市各级人大代表落实“微实事”项目,在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地生根过程中的经验和做法,用镜头和笔端讲好人大故事、传播人大声音,为推进昌吉州高质量发展凝聚更广泛的社会共识。

延北街道柳树巷社区粮泰小区是一个老旧小区,长期面临居民活动空间不足、配套设施缺乏、生活不方便等问题。在人大代表的建议和延北街道人大工委的推动下,社区党组织积极响应居民需求,于2024年利用昌吉市人大“微实事”项目提供的10万元资金,将原昌吉市粮食局闲置澡堂改造为粮泰小区网格党支部阵地,并打造集理疗养生、理发、缝纫、休闲娱乐等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党群服务驿站。这一举措显著改善了小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赢得了群众广泛好评。
柳树巷社区居民宋学明说:“我特别喜欢这个党群服务驿站,里面有打牌的、下棋的、理发的、裁缝的、按摩的,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这样的服务,就和家里面一样,特别方便。”

针对粮泰小区长期存在的“物业缺位、矛盾频发”问题,在人大代表的建议和延北街道人大工委的推动下,柳树巷社区依托昌吉州党委组织部关于社区党组织领办服务企业的政策,成立了昌吉柳盛祥和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该公司由社区居委会主任担任法人,通过整合闲置资源、吸纳下岗工人和退役军人参与运营,采取“公益性+市场化”模式,实现了自我造血和可持续发展,部分收益用于反哺社区居民,目前服务已覆盖小区内424户1100多人。
昌吉市人大代表、昌吉市久汇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军说:“作为人大代表,我对延北街道和柳树巷社区都很满意,今后我要继续发挥好人大代表的作用,加强与社区和街道的联系,提出更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人大代表的推动下,延安南路周边存在的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难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通过民主协商,北京南路街道毛纺厂社区利用闲置空地建成“虹织邻里集市”,设置68个摊位并预留3个爱心摊位减免费用。摊位费由居民协商确定,人大代表进行人性化监督,实现常态化管理。这一做法兼顾了市容环境、摊贩生计和居民需求,赢得了广泛好评。
商户芦胜杰说:“本来要收我6000块钱的摊位费,现在给我减免了,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以后要好好做生意,挣大钱。”
商户吐尔逊·吐尔迪说:“我在这里做生意已经13年了,13年以前这个地方又乱又脏,不正规。现在这里环境好了,生意也越来越好做,钱也挣得多。”

针对毛纺厂社区欣景园小区存在流动人口多、弱势群体多、矛盾纠纷多的情况,人大代表积极发挥作用,利用昌吉市人大39万元“微实事”项目资金,联合北京南路街道人大工委和毛纺厂社区,实施了门面房路面修复、天然气安装等11项民生工程,回应居民急难愁盼问题。项目共为社区2105户居民提供物业纠纷、民间借贷、婚姻家庭等热点问题服务,将矛盾及时化解。
昌吉州人大代表、北京南路街道干部热孜牙·阿布力米提说:“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要继续发挥好人大代表模范带头作用,听民意、聚民心、解民忧、惠民智,全心全意服务好各族群众。”

今年以来,昌吉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坚持守正创新、依法履职,全面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积极推动代表参与基层治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深化可感可触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昌吉实践”,有效助力昌吉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市838名人大代表依托100个人大代表“家站点”、35个人大代表“实践基地+实践站+实践点”,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截至8月底,共实施人大“微实事”项目78个,使用资金568万元,并票决通过重大民生实事项目7项,涉及资金2.89亿元。

“在市委的领导下,围绕中心积极履职,持续抓好党建引领人大工作,抓好主责主业和代表参与基层治理推进行动,助力发展、服务民生。同时,还将继续抓好人大自身建设,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昌吉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兰表示。
(记者 成石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