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人民政府

www.cjs.gov.cn

昌吉市人民政府

www.cjs.gov.cn

南护天山 北治荒漠 看昌吉市如何下活生态治理这盘大棋

2025-08-22 17:44:47 来源:昌吉市零距离
【字体: 打印

  昌吉市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统筹推进生态治理,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在昌吉市北部荒漠生态保护区的北沙窝万亩梭梭林里,昌吉市国家级公益林洪沟牧场中心管护站的护林员们,每天都要对这里的梭梭林、琵琶柴等沙漠植被的长势进行常规管护和监测,并对周边牧民开展森林防火法律法规宣传。卡克木是管护站的一名护林员,他见证了这片区域人工梭梭林的成长和生态环境发生的显著变化。

  昌吉市国家级公益林洪沟牧场中心管护站护林员卡克木说:“最高的长到了4米多,最矮的也有2米多。看着这片梭梭林长得越来越高、越来越茂盛,我们觉得这份工作特别值得。”

  庙尔沟乡和谐二村村民塔布斯·也力肯世代生活在这片梭梭林附近,30多年来,亲眼见证了在国家一系列生态扶持政策的支持下,当地生态环境改善所带来的变化。

  庙尔沟乡和谐二村村民塔布斯·也力肯说:“以前这里棉花地多、植被少,风沙特别大。现在政府推行退耕还林,人工种植了大量梭梭,它们长得十分茂密,一片绿油油的。如今风沙少了,生态环境也变好了。以后我会和护林员们一起,守护这里的动植物,让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昌吉市北部荒漠生态区东至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兵团第六师103团,西至呼图壁县、兵团第六师105团,南至昌吉国家农高区、兵团第六师共青团,北至阿勒泰地区福海县,东西宽34千米,南北长120千米,公益林面积220.26万亩。主要植被为胡杨、白梭梭、柽柳、琵琶柴等乔灌木及草类,有鹅喉羚、野兔、野山鸡、狐狸、狼、猎隼、草原雕、斑鸠等野生动物。随着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和退耕封育等项目的实施,北部荒漠生态恢复良好,森林蓄积量已达3259.33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1.91%。

  昌吉市国家级公益林洪沟牧场中心管护站站长袁鹏海说:“我们会继续增加人力,加大对公益林的巡护管护力度,加强森林防火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筑起一道生态保护的绿色屏障。”

  在昌吉市南部浅山地带三工滩生态防护林项目灵香山生态防护林区,管护站正在对去年栽植的7000亩防护林进行第七轮灌溉。

  三工滩生态林管护站护林员张之进说:“刚种的时候,这些树大概1米高,现在平均树高已有2米左右。树的周围长满了各种草,三工滩的植被覆盖率大幅提升,风沙越来越少,环境也越来越好了。”

  自2015年开始,昌吉市先后投入2亿元,实施三工滩生态防护林工程项目,先后完成了三工滩一期、二期国土绿化造林2.1万亩,栽植红叶海棠、沙枣、胡杨等树种20多个、100万余株,安排专人进行浇灌、病虫害防治、修剪和巡护,目前生态防护林成活率均保持在95%以上,在昌吉市南部浅山地带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生态绿色屏障。

  三工滩生态林管护站站长王务江说:“要让林地得到有效保护,进一步完善生态链,让三工滩的绿地持续发挥好生态效益。”

  今年以来,昌吉市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南护天山、中管平原、北治荒漠”的工作思路,争取2660.89万元项目资金,在全市生态治理区实施了退耕还林、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林木良种培育、森林生态保护修复等14个生态治理项目。

  截至目前,已完成乔木林修复1600亩、枯死木清理更新3400亩、封山育林7.31万亩、人工种草1万亩、草原围栏5.07万亩。

  昌吉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木合塔尔·塔依尔说:“经过生态治理,封育区灌木林覆盖度增加10%,草原围栏区草产量增加5%,已形成封、造、育相结合的绿色屏障,全市生态稳定性明显增强,林业和草原保护与建设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今后我们将持续加大国土空间绿化力度,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和资源监管,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和系统保护,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为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昌吉贡献力量。”

  (记者 成石麟 通讯员 李瑞瑞)

责任编辑:王亚乔

昌吉市人民政府开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承办

ICP备案编号:新ICP备13003649-3

昌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承办

ICP备案编号:新ICP备:13003649号-3号